红盾查询

被执行人不如实、拒绝申报财产和收入,可能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写回答 分享共有2个回答

的确,按法律规定,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法院报告自己财产情况。但是司法实践中,仅有百分之十左右被执行人会报告财产,仅有百分之一左右的被执行人会如实报告财产。

按法律规定,不如实报告财产的,法院可以对其罚款拘留,经罚款拘留后还不报告的,可以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这个规定,目前在多数地方还停留在口号阶段,绝大多数不报告财产的老赖,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会有三个不良后果。

第一个是导致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例如前几年杭州铁笼沉尸案件,其实就是欠款人不还款,被债主找到,毒打一顿后,装在铁笼里沉入八十多米深的桥下。西安张扣扣灭门案件实际上也如此类似。

第二个后果是法律公信力,权威性降低。让群众觉得,法院判了也是法律白条,没什么用。

第三个后果是胜诉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引发众多不良影响,例如上访等。

当然了,有些地方法院做的比较好,例如浙江,出台了最严历的系列措施,不及时报告财产的拘留,玩失踪的布控追讨,一时间老赖闻之丧胆,纷纷自觉履行。如果各地推广这一做法,老赖短时间就会有大幅度减少。

不仅仅是失信被执行人需要如实申报财产状况,就是普通的被执行人也应当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自己的财产,这是执行阶段的财产报告制度。不履行财产报告义务,不仅违法,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嫌犯罪。

执行阶段如实申报财产的制度

在执行过程中,哪些人有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财产状况的义务?

一般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履行义务的人是单位,但是如实申报财产状况义务的履行人一般为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

应当向人民法院申报哪些财产状况?

被执行人的收入、银行存款、现金、理财产品、股票账户、有价证券等;

被执行人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不动产;

被执行人的交通运输工具、产品、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动产;

被执行人对他人的债权、股权、投资权益、信托受益权、知识产权、基金份额等财产性权利;

其他法律规定应当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的财产。

被执行人不如实、拒绝申报,可能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对于不如实申报、或者拒绝申报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微信、微博、网络、电子显示屏、社区布告等新闻媒体平台公告;也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行业协会等通报;有关单位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招投标活动中、政府采购项目中、行政审批手续中、政府扶持政策中、融资信贷审批中、市场准入审批中、资质认定审核中等给予信用惩戒。

限制高消费。——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限制出境、对被执行人给予罚款、拘留、搜查及强制审计等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

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向被执行人发出财产申报令,要求被执行人如实的向人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现状,包括但不限于收入、存款、债权性权利等,如果被执行人不如实申报,肯定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相关措施。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
Copyright 2021 ubaike.cn